“土地管理政策是‘三农’政策的基础,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改革,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王保安的这番话,道出了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场研讨会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国家发展改革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加快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可能是未来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政策保障。他提出,我国集体建设用地大约为2.5亿亩,容纳着67.2%的农村人口。如果按统计的城镇化率来计算,人均占有229平方米。如果城镇化率达到55%的水平,农村人均集体建设用地将为265平方米,说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还有较大的整理空间。以往我们认识的城镇化,就是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过程。实际上,当大量的城市资本以零散的方式进入农村,也一样可以带动农村的城镇化。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提出,现行的一些体制、机制不利于调整甚至固化着原有的利益格局,因此必须深化改革,才能落实中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几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但不能因怕乱而维持现状,不敢改革。现状是维持不住的,原有的体制、机制不动,扭曲的利益关系只会更加扭曲。
成都市的改革探索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都江堰市柳街镇党委书记苟绍波发言中介绍,柳街镇作为成都市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的“点中点”,坚持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和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农村产权流转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保障体系。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付岷涛在发言中介绍,向峨乡成功运用灾后重建土地政策解决住房重建,同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资源资本化,构建新型基层治理的机制,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蒲江县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力刚介绍,该公司利用土地整理后的农田生产条件,积极开展猕猴桃产业规模经营,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形成了高产出、高效率的特色农业;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创新结合模式,构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民增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认为,成都开展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丰富实践,说明地方政府在创造性地贯彻城乡统筹方针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成都的经验更说明,统筹城乡不仅不会妨碍、延缓城市化和工业化,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王保安认为,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总结经验,财政部门将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等,进一步完善税费政策,研究打破城乡土地税费政策二元结构的可行性,制定城乡土地使用统一规划,继续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的支持力度。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提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发展与保护是目标,产权明晰、规划严格、市场完善和民意支持是基础,保护耕地是前提,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是重点,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是关键。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改革前景十分广阔,应当全面探索、重点突破、及时评估、积极引导,推动形成制度化成果。
改革,成为这次研讨会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记者 王永红 邹 卓 郑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