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土地维权中心

专家就当前土地市场形势建言——“地王”不具普遍性 政府重在防范蔓延

“从当前总的土地市场形势看,土地市场供应大体平衡,结构比较合理,个别城市、地区出现的所谓‘天价地’、‘地王’现象,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普遍性。对此,不必恐慌、夸大其影响力。但这种现象提醒政府,应密切关注,采取防范手段,防止这一现象的跟风、蔓延。”7月13日上午,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个别城市、地区出现“天价地”、“地王”现象,引发人们对于房价、地价关系问题的高度关注和争议,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组织有关专家专题研讨当前土地市场形势、走势,专家们达成以上共识。

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土地整理中心的十余名专家,围绕着如何认识当前土地市场形势,如何看待土地市场出现的“天价地”、“地王”等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把握下一步土地市场走势、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措施等展开了深入探讨。

国土资源部对今年上半年的地价监测系统及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地价水平经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调整,显现企稳迹象。专家们普遍认为,当前土地市场形势总体供应平衡、结构比较合理。个别城市、个别地区出现的所谓“天价地”“地王”现象,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能代表当前土地市场大的方向、趋势。有专家分析指出,在两三年之间房地产市场形成的“冰火两重天”,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大背景密不可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复苏,表明中央新一轮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土地具有资源、资本、资产多重属性,土地与房地产市场及至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分析以稀缺资源、市场竞争形成和个别价格为主要特征的“地王”现象,专家认为其成因极为复杂,也反映出很多深层问题。有专家指出,“天价地”现象的形成,表面看是土地问题,实质上是信贷问题的深刻反映,房地产泡沫问题的实质是金融问题,土地只是泡沫问题的一个门径和工具。这表明,银根、地根如何联手、相互协调配合,仍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课题。

有专家指出,“地王”、“天价地”现象产生,警示人们本轮经济复苏过程中,暴露出扩内需、保增长过程中救市资金的流向,地方政府对供地规模、节奏的把握,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等诸多问题,应引起政府的反省和深思,应适时出台政策加以引导、防范。

“天价地”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对此不应产生恐慌情绪,但政府应注重防范“天价地”现象的蔓延和跟风。专家们对此达成共识。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政府尤其应对下一步的土地市场走势倍加关注,积极完善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

围绕下一步如何积极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专家们建议,一是政府应更加关注关系民生的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分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有序配置土地资源,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二是应加强土地供应后的监督,确保开发企业按照招拍挂过程中事先确定的规划指标完成开发,应建立单宗地地块出让规模跟踪监控制度。针对“天价地”尤其应重点防范企业把自身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社会承担。三是进一步改革土地财税体制,完善土地金融制度,使得信贷政策和土地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政府应尽快公布物业税开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四是应进一步加大土地市场信息公开力度。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调控和监测司等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记者 张 晏 王 博)